序(汤洪高)
郭光灿算是我的同事,也做过我的邻居,还是我的朋友,所以我很高兴为他的传记作序。
我与郭光灿一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多年,十分了解他的为人和学识。现在这部传记,比较全面和完整地反映出他的工作与生活,有助于大家尤其是年轻人了解郭光灿和中国量子科学发展的历史。特别地,我还要格外强调传记中所表达的几点。
第一是郭光灿作为一代学人的家国情怀。
郭光灿出身寒门,幼年丧父,生活清苦,但他聪颖好学,酷爱读书,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留校任教。可惜还没来得及真正从事他所心爱的科研工作,就遭遇社会动荡,学校下迁,耽误了年轻时代的大好时光。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重视知识与教育,郭光灿也抖擞上阵,出国访学,重新寻找自己的科研方向。可以说,郭光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显示出一代学人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
第二是郭光灿敏锐的科学洞察力。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科研领域相对落后。这时,郭光灿凭借敏锐的科学洞察力,独辟蹊径,振臂而起,揭开了中国量子光学研究与教育的序幕,尤其是对其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郭光灿又敏锐地认识到量子信息已成为当时国际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未来将对整个国家产生十分重要的非凡意义,于是在前途尚不明朗和许多人极不理解的情况下,郭光灿毅然投身于量子信息领域,当时他既没有经费,又要顶住各种压力,经过长时间的巨大努力,终于争取到国家“973 计划”项目,而且这一项目还“催生”出好几位院士。
第三是郭光灿对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视。
从事科研工作,人才非常重要,需要后继有人。郭光灿在这点上做得十分到位,他不但能及时发现人才,还会刻意培养人才。在他的团队中,大多数人是他昔日的学生,他们刚到实验室时,很多人没有科研基础,全都是郭光灿手把手带出来的。郭光灿不但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而且注重他们的个人特点,尽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今这些年轻人大多能独当一面,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出了成绩。
总之,郭光灿对于国家的贡献,对于科研的敏锐,对于教育的付出,都可谓难能可贵。他对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将其誉为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开拓者、先行者与奠基人,郭光灿当之无愧。
当然,传记中还记录了郭光灿平时工作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很多资料都是第一次面世,即使我与郭光灿这般熟悉,很多故事也是初次读到,颇觉新鲜。这将使读者更加清晰且深入地认识郭光灿,一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呼之欲出。
寥寥数语,不再赘述,还是请读者自己到传记中领略和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