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其韩
程裕淇院士是国内外著名地质学家,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是“我国变质岩石学之父”、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创立者和前寒武纪地质的主要奠基人。他在地质专业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与贡献。程先生也是地质科技管理方面的专家,在地质科技管理体制、科技规划、学科设置以及矿产资源立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程先生一生重视实践,他不仅踏遍了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台湾地区的矿山和各种地质点,还先后深入欧洲、美洲和亚洲的17个国家进行野外地质考察与地质矿产研究,是我国进行实地地质观察最多的地质工作者之一。他多次率团参加国际地质大会和国内外召开的许多专业性国际学术交流会,先后接待和会见国外著名地质学家和国际会议组织者达数百人,是我国从事国际交流最多、最广的地质学家之一,也是十分熟悉和了解国外地质机构和地学发展趋势的科学家之一。他对推动我国地质科技进步和扩大我国地质工作在国际地学界的影响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贡献很大。他为我国早期与苏联的地质科技合作、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在中国的成功召开、中法首轮青藏高原的合作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程先生自1933年从清华大学地学系毕业后即深入野外从事各种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从1937年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研究变质岩开始,他始终把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作为地质研究的基础,一直到他88岁高龄时还始终坚持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正是长期的野外工作和不断开拓性的研究,使他在变质岩(包括混合岩)的区域岩石分类命名、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原岩恢复、递增变质带和区域变质带的划分、混合岩化作用的成因类型划分、混合岩化与成矿作用、变质深熔作用、前寒武纪地层的多次总结、早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了加强变质岩区的普查与区调工作,程先生与同事们合作编写了《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一书,该书在当时对全国变质岩分布区的地质填图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与推动作用。程先生在强调野外地质观察是基础的同时,也强调了综合研究对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作用。他与同事们系统地总结了我国铁矿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并指出找矿方向,对推动和提高我国铁矿的普查找矿起到了理论指导和指明方向的作用。与有关同志合作后,在全面总结火成岩成矿、沉积岩成矿和变质岩成矿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矿系列”的概念,后来经陈毓川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成矿理论之一,在地质找矿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
程先生与杨遵仪、王鸿祯合作,分工总结了我国区域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特征与演化规律,联合撰写了英文版The Geology of China一书,并在英国伦敦出版,对国外地质学家了解中国地质起了很大作用,扩大了中国地质工作对国外的影响。程先生还亲自组织部分省区的地质专家总结编写了《中国区域地质概论》,并修编了1∶500 万中国地质图,为发展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程先生不仅重视地质工作的基础调查和科学研究,同时急国家之所急,积极投身地质找矿实践。20 世纪30 年代在云南首次发现了磷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了新疆石油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铁矿找矿工作。50 年代初期,参加了辽宁鞍山式条带状铁矿的详查和湖北大冶夕卡岩型铁矿的详勘工作。程先生在地质部地矿司工作期间,负责指导全国黑色金属的普查找矿工作,并亲自指导白云鄂博铁矿的详勘和四川多种铁矿类型的详查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铁矿资源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程先生不仅在地质研究和普查找矿中亲力亲为,还十分关心地质工作的长期持续发展。他参与或主持过多次地质系统及全国性的地质科技发展机构变化较大,但将近60 年,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程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地质研究工作。我是他未入门的学生,他是我从事变质岩石学研究的启蒙者,他引领我终身从事前寒武纪地质与有关矿产的研究。多年来,我得到他的教育、教诲和帮助,获益甚多。
程先生一生以满足国家需求、维护国家利益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自己的地质找矿实践融入国家建设的爱国情怀。他一生追求科学真理、一丝不苟、不断探索创新的奋斗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年轻同志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程中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2022年是程先生110周年诞辰暨逝世20周年,《程裕淇传》得以出版。我相信,程先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崇高品德,不断创新、勇攀地质科技高峰的开拓精神,科学严谨、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勇于实践的优良学风,会对年轻一代地质人产生重要影响,并能把他的这些优良品德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对程先生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