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这一年长三角做得很踏实”

日期:2019-05-31

|  来源:上观新闻【字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关注和研究我国几个大城市群的发展问题。但这其中,对长三角城市群会感到特别亲切,因为位于长三角的安徽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不久前,在距离长三角核心地区近1000公里的北京中国科学院天地科学园区的办公室内,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见到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记者时也直呼亲切。

  陆大道,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是说起他主编过的《中国国家地理》,参与制定的“十一五”规划等项目,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如今,这位对长三角怀有特殊感情的老者已年近八旬。过去几十年,作为一名经济地理学家,他一直致力于我国国土开发、区域发展问题的研究。1984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点-轴系统”理论,同时设计了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T”字形战略,这后来成为我国区域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指导理论。

  “去年,我参加了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座谈会中的专家意见征求会。可是今年,我的身体‘运行系统’出了点问题,所以无法参加,真的非常遗憾。”虽然无法总是亲自前往长三角进行调研,但陆大道一直关注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动态,“这一年,长三角一步一步做得很踏实。”

  世界正在“流的空间”

  记者:在谈未来的规划之前,如果从理论角度看,您会带领大家怎样去重新认识这个区域?

  陆大道:过去二三十年,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驱动下,世界经济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用经济地理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地点空间”逐渐被“流的空间”所代替,同时,世界经济体系的空间结构开始建立在“流”、连接、网络和节点的逻辑基础之上。

  记者:如何去理解“流的空间”?

  陆大道:比如一个大型制造业,它的总装在一个中心城市,但它的零部件生产分布在全球。当这些零部件为总装进行供应时,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等,这就形成了“流的空间”。

  “流的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塑造了对于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门户城市”,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流等各种“流”的汇集地和连接区域,同时也是世界的节点和经济体系的控制中心。

  这样的“门户城市”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可以被称为“核心城市”。核心城市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商贸、中介、保险、产品设计与包装、市场营销、广告、财会服务、物流配送、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人才培育等。而这种功能又让核心城市成为国家或大区域的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组、人才聚集地和进入国际市场最便捷的通道,即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技术流的交汇点。

  核心城市里还有核心区,该区域应该是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的首选地。而核心区周围的地区则应该为土地需求强度较高制造业基地,并且聚集着仓储等行业。这些周围地区与核心区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垂直产业联系,并且与核心区一起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具竟争力的大都市经济区。全球学界普遍认为,纽约、巴黎、伦教、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被认为是典型的大都市经济区。

  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竞争

  记者:长三角地区是否已经可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大都市经济区?

  陆大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球的影响力的增强,在我国,以北京为核心城市的京津冀都市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城市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这样的大都市经济区。

  现在,规划建设好这三个大都市经济区,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很有竟争力的地域单元,成为中国进入世界的枢纽、世界进入中国的门户,是符合全中国的战略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它们在未来应该成为全球性“流”的交汇地、连接国家和世界的节点、大范围经济体系的控制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具竟争力的经济核心之一。

  记者:在您前面提到的中国的三大都市区中,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区是否具备独特性?

  陆大道: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区,可以被认为是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过去,浦东开发开放其实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同时,也是这种大背景发展的客观需要。你看,上世纪90年代,浦东一开发开放,整个长江流域马上活跃起来了,开始走向世界。

  我们要意识到,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区和长江流域包含了小半个中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广袤的长江经济带有能力帮助上海这座核心城市及长三角都市区成为中国重要的信息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人才平台之一,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的信息、金融、物流、人才等“流”进入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世界级枢纽。

  因此我认为,长三角地区进行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也是在为中国在现在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争得应有的席位,这既是我们的权利,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过去一年“看得见,摸得着”

  记者: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已经在努力了。过去一年中,这个地区是否已经有了一些让您印象深刻的变化和发展?

  陆大道:我一直在观察长三角,的确已经有了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从顶层设计看,规划的编制、政策的制定,一步一步做得都很踏实。

  从具体工作看,各项措施的推行也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从打通“断头路”开始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港口的跨省市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的跨省市综合治理等。此外,我还看到长三角地区在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产业结构一体化方面也有了很多新的动作和设想。

  我还听说,不久就要在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的区域设立一体化示范区,并在这个区域内对新发展理念、一体化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等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索。

  示范区将是一个好开端

  记者:您怎么看沪苏浙交界地带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尝试?

  陆大道:我认为,这是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及国家新时代区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沪苏浙交界处进行示范区建设,计划率先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完全正确的重要政策措施。

  不过,考虑到这个示范区只是沪苏浙各一个部分区域进行一体化的试点,因此,将示范区的改革重点放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投资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力求在组织架枃、管理模式与相应的政策措施方面实行变革,取得经验,是适宜的。

  在改革中,一定会涉及到原两省一市的相关行业、部门、领域的系统,这些方面在试点中不可能完全一体化。当然,如果能有所突破,将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建议,示范区内的客运运输、环保、职工就业、投资政策等方面可以作为统一管理的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探讨示范区高效运作的可能性与途径。另外,示范区内企业的产业链的互补、区域性创新要素的集聚与创新平台建设也要总结经验。

  我相信,示范区的建设符合当下一体化工作推进的要求,有利于长三角区域在短时间内通过实践取得一些经验,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原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这一年长三角做得很踏实”》)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