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科院院士陈润生:距离我们读懂自己的身体密码还有97%的路
| 来源:新华社【字号:大 中 小】
新华社贵阳5月26日电(记者孟含琪)如果在出生时关于你的身体基因、相关分子的大数据可被记录在案,那么你不仅可以照镜子了解自我,还能翻看属于自己的“遗传密码百科全书”……
也许若干年后,上述的想象会实现。届时,我们对医疗的概念将完全刷新:医疗机构主要面向的不再是病人,而是每个人。你会定期来到医院分析自己的大数据,医生通过大数据全面了解你的身体状况,预测你未来身体哪部分将有病变的概率并作出提示……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渗透到各行各业,正不断颠覆或创造新的行业。其中,大数据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将带来什么惊喜?在2017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编码核酸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润生,解密大数据“看病”距离我们有多远?
陈润生先生。(资料图片 来源网络)
陈润生说,“大数据+医疗”主要是指科学家用大数据特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挖掘有关遗传密码为代表的组学大数据的知识。目前,我们生活中已经拥有利用大数据分析基因辅助诊断的案例。比如因为家族拥有乳腺癌遗传史,美国某知名影星检查基因组时发现自己也携带有缺陷基因,根据医生评估有近80%的可能患乳腺癌,因此她预防性地切除乳房组织。
我国也有医院建立临床数据中心,如果将各家医院的所有病例的症状、诊疗情况、医嘱信息、用药效果等收入其中,当我们在全国搜索某个疾病时,会有近百万例相关疾病记录,辅助医生分析决策。
陈润生说,这些只是利用大数据“看病”的简单案例。若想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全面了解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还要从人的遗传基因入手。
人类拥有23对染色体,染色体系统由30亿个核苷酸按一定次序排列,有序的排列构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遗传密码,了解遗传密码的含义,就能了解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目前,国内一些基因公司可以为新生儿提供的耳聋基因检测、遗传代谢病筛查等,都是利用遗传密码来探明已存疾病或即将发生病变的可能。
如果将人类的遗传密码比作一本书,每个核苷酸是一个字。假设一页拥有3000个字符,这本书将有100万页。陈润生说,目前我们已掌握了获取遗传密码的能力,只需三四天时间、六七千元钱,就可以轻松获得每个人的遗传密码书,预计几年后,价格将降到几百元钱,就像我们每年体检一样大众化。
陈润生说,真正的难题是我们拥有了这本书,全世界的科学家当前却只能读懂这本书的3%,剩余的97%还在研究破译阶段,所以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医疗仅刚起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不停地翻译这本厚厚的书。”他说。
陈润生说,尽管前路漫长,但“大数据+医疗”已迎来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相信我们会尽早迎来“真正读懂自己的身体”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