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三院士回忆李佩先生生前事
| 来源:科学网【字号:大 中 小】
1月14日上午,中科院力学所主楼302,布置的庄严肃穆。一拨又一拨赶来送别李佩先生的科研工作者与学子们都沉浸在无限悲痛之中。
在前来悼念的人群中,钱学森先生的博士生、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郑哲敏院士,从1953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时,就与来校做学术访问的郭永怀和李佩先生结识成为挚友,这种友谊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俞鸿儒院士、李家春院士,皆为郭永怀先生的学生,都得到这位和蔼可亲师母的关爱。三位院士深情回忆了亲身经历的往事,他们对李佩先生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赞美不已。
郑哲敏:一直未脱离基层的伟大女性
“她是这个时代一位一直未脱离基层的伟大女性” ,郑哲敏用一句话来评价李佩先生其人。
知道李先生身体情况以来,郑哲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一直在关心,一周前,刚去医院看望李先生。
李佩先生侄女袁和将先生临走时的情景告诉了郑院士:在离开前的前一天开始,意识不是很清醒,到了下半夜,就睡过去了,大家只是看着生命检测仪的数字一点一点降了下去,李先生走的时候非常平静。
纵观李佩先生一生所经历的坎坷,一般人都承受不了,郑哲敏院士总结说。
李佩先生有大爱,自己虽然很早就丧失了两位亲人,却一直非常关心别人的方方面面。她将精力投在中关村的基层老百姓、年老的科学家身上,几年前她自己能活动时,经常打车到医院去看望科学院的老科学家。
李佩先生很有智慧,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点经常被人们所称颂。因为李先生认识很多人,会了解到各方面的情况,她知道以后,会用各种方式到一些部门去反映情况。
李佩先生心底无私,她考虑的基本都是别人的事情,这一点值得大家永远铭记。
俞鸿儒:忘掉自己的不幸 给别人创造幸福
在8月份的一次探望中,俞鸿儒发现住在医院的李佩先生身体非常虚弱,便对自己的师母说,身体这么虚弱,先好好养养身体再出去吧。
李佩先生当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有信心,她说肯定会养好的,自己还要参加很多会呢。没想到,这竟成了最后一次见面,如今已经天人永别。
俞鸿儒还能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李佩先生时的情景。那是1957年的夏天,恩师郭永怀的5个研究生一块到家里,李佩先生给大家端来一桌热腾腾的糕点,那时的美好情景还历历在目。
“李佩先生留给大家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她忘掉了自己的不幸,去给别人创造幸福,她有非常宽广的胸怀”,俞鸿儒院士如是说。
他认为李佩先生是一生都在为人民做好事的社会活动家。年轻时出走参加西南联大,回国后为新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服务,给大家办好多事,办这些事自己很用心,后来1960年开始承担中国科技大学的英语教学工作,对学生们要求非常严格。
俞鸿儒还能记起自己师母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件往事。
1991年,俞鸿儒被提名为学部委员。这时,李佩先生过来找他,很严肃地提醒他,“你不要活动,不要找关系”。而俞鸿儒也很坚决的回复自己的师母,“我绝不活动。”说到这里,俞院士哽咽了。
李家春:她是教育界的典范和楷模
李家春院士长年致力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曾荣获首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荣誉称号。
李家春院士表示自己从来不曾忘记恩师郭永怀语重心长的话语“我们从国外回来,不是为了自己搞科研,更重要的是为了国家科技发展培养青年人才。” “你们要有做铺路石子的思想准备,人才培养的事业需要传承,往往要经过一代、两代,甚至三、四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李家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不仅恩师这样说,李佩先生也是这样做的。李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从事语言教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两位恩师的期盼是李家春院士坚持在教育岗位的动力。
李家春院士还强调说,尽管李佩先生对年轻人十分关爱,但只要你担任一定职务后,她就会经常询问你工作的情况,并对你严格要求。如果她听到有人反映你工作中的问题,她就会给你提出建议,有时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
李家春院士表示,现在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好像郭先生、李先生在注视着我们,决不能马虎。
最后,李家春谈起自己与李佩老师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十分动情:当李伟格女士告诉师母是谁来看她,李佩先生认出了自己,她的眼眶里闪着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