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中科院学部2020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日期:2020-11-16

|  来源:【字号:

  20201110日,中国科学院学部2020科技伦理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承办。会议邀请了相关领域院士专家莅临会议,参与讨论。 

  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裴钢院士代表主办方致辞。裴钢主任强调了举办本次研讨会的重大意义。自2011年起,道德委员会每年主办科技伦理研讨会,打造了国内首个在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持续性的、高层次的交流平台。2020年度科技伦理研讨会的主题是“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科学道德和伦理教育对于科技的良性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积极探索科研诚信与科技伦理教育的模式,例如:不少医学院构建了医学伦理教育的体系;一些理工科大学开发了富有特色的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课程。但是从全国来看,我国的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依然存在重视程度较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成效参差不齐、效果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如何让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不只是面向科研人员的简单说教,而是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关的教学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创新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研讨会安排的6个主旨报告,有思想,有观点,有案例,有数据。朱邦芬院士提出,学术诚信建设是培育世界一流大学、人才、科技期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衡量学术诚信是否好转的关键指标是看科技界的“自查”“自纠”“自净”能力。张启发院士详细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的“交通法规式的学术治理体系”,提出在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中应强调基层单位法人主体的责任和作用,相关罚则应有交通法规式的精细化的、刚性的制度。杨卫平局长具体分析了六大类科研不端行为的具体表现以及认定科研不端行为的四个要件,为处理科研不端行为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范本,并分享了一系列案例。李伦教授从工程伦理教育的角度,分享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经验。李真真研究员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角度,分享了可信人工智能的规范。彭耀进研究员从生命科学伦理教育的角度,分享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 

  与会嘉宾围绕“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主题,针对“我国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关于加强我国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的建议”展开卓有成效的研讨,提出中肯的建议。从价值理念的层面,提出我国在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标本兼治、知行合一,需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从具体操作性层面,讨论了未来我国科学界和教育界需要开展的工作,比如:仔细甄别国内、国外科学道德与科技伦理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评价尺度与争议解决机制等的研究;丰富对科学道德与伦理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完善不同阶段的科技伦理教育体系;以及师资培养、教材开发等。 

  道德委员会翟明国院士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科学道德与科技伦理是不同维度的问题,科学道德主要涉及科学共同体的自律和他律,而科技伦理关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近年来,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科技创新在一些有争议的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如转基因、基因编辑等领域,也存在着“指挥棒”错位形成了科学界急于求成的浮躁氛围,科学严谨性有所降低。在科学道德和伦理教育方面,既需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也需要具体科技领域的学者参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科学界的科学道德和伦理意识,既需要教育,也需要法制,还需要建立起与国际科学界相适应的规则。 

  科技伦理研讨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办的一项重要的年度学术活动,重点围绕国际国内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科研诚信、科技伦理问题进行研讨。多年来,研讨会秉承开放、平等、理性、负责的精神,鼓励自由交流,汇集科学道德、科研诚信、科技伦理政策建议,传递负责任的创新理念,已成为国内科学道德与科技伦理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和政策建议采集平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