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在京召开提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构想并发布《北京宣言》
| 来源:咨询与科普教育处【字号:大 中 小】
2016年5月16日,以“丝路认知——更快、更准、更广”为主题的“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地球观测组织(GEO)、世界气象组织(WMO)等国际组织的300余位空间对地观测领域学者和管理专家参加会议。大会主席郭华东院士主持开幕式。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谭铁牛院士表示,中国科学院积极对接国家倡议,启动实施支撑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院联盟和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全球科技能力建设计划。空间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准确观测地球现象的能力,本次会议正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行动,将对增强了解与交流、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空间合作框架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观测组织(GEO)秘书长Barbara Ryan在致辞中指出,开展区域性的地球观测活动,对于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推动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她强调,科学无国界,科学要走得更远,必须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共享。
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徐冠华院士说,本次会议是国际空间对地观测领域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合作与共赢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地球观测领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他同时强调,如何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空间科技领域乃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的共同使命。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傅伯杰院士表示,对于当前面临的全球变化、粮食安全、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挑战性问题,须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以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新阶段。
此外,来自斯里兰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Natarajan Ishwaran、国际组织代表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执行主任William Paton分别致辞,并认为对地观测技术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全球性问题提供广阔的舞台与技术支持,呼吁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合作计划,实现沿线国家互惠互利。
开幕式上,郭华东院士作了题为《构建“数字丝路”》的大会主旨报告。报告分析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优势和能力,在面临的环境、资源、能源、灾害以及全球变化等区域和全球挑战背景下,研究空间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发起“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构想,以为“一带一路”提供空间数据、环境信息与决策支持,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以“数字丝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报告强调,对地观测技术可以实现跨国界的空间立体协同观测,可以更快、更准、更广地认知“一带一路”;“数字丝路”计划是科学的、开放的、合作的对地观测计划,将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区域获益,欢迎更多的国家、组织、学者加入到这一计划。
16日上午的大会特邀报告中,Barbara Ryan、Natarajan Ishwaran、比利时弗拉芒技术研究院主任Dirk Fransaer分别作题为《从全球到区域、从基础设施到服务——GEOSS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一带一路:中国建立多边国际科技合作的机遇》、《一带一路下,地球观测的新使命》的报告。
作为此次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大会发表《一带一路空间观测国际合作北京宣言》。
《宣言》指出,在过去几十年,对地观测技术在全球的空间技术、航海、地理信息系统、绘图、勘测以及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就。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危及全球的环境压力,使得对地观测国际合作尤为重要。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风
险已经为未来对地观测技术发展展现了一幅全景发展图。未来几年,对地观测技术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将日趋显著,在扶贫、食品供给、缓解气候变化、减灾、城市发展、生态资源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潜力巨大。
《北京宣言》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多边合作机制与框架,优化对地观测数据的使用,促进对地观测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对地观测数据的共享服务,拓展政府部门、国际科学组织、教育科研团体,以及致力于对地观测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商业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变化。决策者们积极参与对地观测相关策略、计划、政策、法规及实施标准制定等诸环节,为对地观测合作与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遥感地球所发起的“数字丝路”(DBAR)国际科学计划给予全力支持。
会议还决定将“一带一路空间认知国际会议”办成两年一次的系列国际会议的决议。第二届会议将于2018年在柬埔寨暹粒举行。
此次大会为期两天,期间共组织10个大会特邀报告、14场分会专题报告,议题内容涵盖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观测、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观测、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世界遗产地保护、空间减灾技术与共享平台、全球环境变化影响与适应等。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联合我国相关部委、国际学术组织共同举办,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承办,是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召开的首次对地观测领域的高水平国际会议。会议旨在通过科学认知“一带一路”的资源与环境空间格局与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对地观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空间观测的学者提供一个全方位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增强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带一路”空间国际合作的框架与机制。